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经济活力
访谈嘉宾:乌兰察布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平
记者:大家好,欢迎乌兰察布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平。王局长您好,请简要谈谈商事制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王世平:今年上半年,我局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有超过70个市场主体诞生;新增企业2384户,企业数量活跃度指数68.4%。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达到41.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39%。
记者:今年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王世平: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企业注册便利化,所以,今年重点是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一是全面实施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注册登记“零跑路”。5月9日,全市实现了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照人员可通过互联网业务平台进行登记、注册、办理业务,由“面对面”改为“键对键”,让“数字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实现了足不出户办理工商登记业务。二是推行“审核合一、一窗通办”模式。5月份调整了大厅工作人员,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凡办理工商业务,不分登记、变更、注销等,全部实行一窗受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准备工作。按照自治区局的要求,我市正在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减少拿到营业执照之后的审批,让企业尽快进入经营状态。四是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释放注册登记名称资源。按照国家局和自治区局的统一安排,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同时,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简易注销程序,进一步缩短了市场主体退出周期,释放注册登记名称资源。五是实施名称自主申报制,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018年8月15日,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线上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手续,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者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不在同一机关的以外,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由申请人根据相关规定自主拟定名称,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对拟申请使用名称进行自主查询,有效缓解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存在的“起名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高工商注册便利化服务水平和登记效率。
记者:今年推出了哪些创新性的利企便民举措
王世平:我局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推出了一些创新性举措,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注册登记进银行,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5月份,在市农行、市建行设置“注册登记服务专柜”,由这两家商业银行负责注册登记的“全程代办”,办事人员不出小区、社区就能办理工商注册登记,这项工作在市本级已全面推开。截至目前,银行窗口受理咨询30余起,办理营业执照10件。二是注册登记进校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高等院校对接,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进校园,前移注册登记窗口,由工商人员负责大学生创业注册登记的全程代办工作,发放咨询材料900余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双创”热情。三是为重点产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对纳入政府重点产业建设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谢谢王局长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各位网友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