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大张”联合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提示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4-10-30 17:35 作者: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双11”未到,但“双十一购物节”早已悄悄拉开序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花活”,消费者在享受各种低价和优惠的同时,也有可能陷入各种“套路”。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张家口、大同、乌兰察布市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特联合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提示。

一、谨慎选择平台,放心舒心网购

消费者在网购选择商品或服务时,应优先选择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及信誉度较高、资质齐全的卖家。认真查看平台内店铺首页醒目位置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电子链接标识、经营业务相关的行政许可、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信息。在购物之前,应了解促销活动的规则,仔细阅读商品详情、无理由退货范围、红包、消费积分的使用规则、退货退款方式及运费政策等。慎重选择由第三方跳转的购物链接。切勿购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

二、按需理性消费,避免过度囤积

“双十一”集中促销期间,电商平台会采取购物津贴、优惠券、打折、多种类红包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让潜在消费力被极大释放。建议消费者提前拟定购物清单,从自身需求、产品质量等方面多角度考量购物需求。在“剁手”前最好清理一下自己的小仓库,查看下家中存货数量和保质期限,特别是食品、化妆品等特殊商品。不要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购买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

三、警惕直播套路,切勿盲目消费

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直播购物”“网红带货”“明星带货”已成为时下新型商业模式,不少流量网红的带货能力极强。很多时候的直播带货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趋同与从众心理,在直播间里主播不断制造爆卖氛围,刺激跟风消费。消费者切忌受直播间“秒杀”“数量有限”“过期不候”“低价爆款”等煽动性宣传语所塑造的营销氛围影响,更不要出于对主播的盲目信任而冲动消费。

四、当面查验商品,注意收货细节

在“双十一购物节”促销活动物流高峰期,要做好快递派送时间延迟的心理准备,慎买急于使用或者保质期较短的商品。在购物前,消费者应与卖家确定送达时间、退换货方式、是否包含运费险等信息。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应注意验货,购买贵重、易碎物品等商品时,应当场查验货物,查看商品是否有破损,商品型号、细节是否与网站图片及宣传信息一致,确认商品无误后再签收;如果商品损坏或与约定产品不一致应拒绝签收,及时联系商家退换货。如没有及时收到货物,消费者要留意交易系统自动打款时间,在自动确认收货前,及时联系卖家延长收货时间。

五、增强安全意识,谨防交易诈骗

消费者应高度警惕非自营平台的高额返利、红包、中奖付费等链接、二维码,收到不明消息或电话时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下载、不安装、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及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账号等支付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资金安全风险。谨防不法分子冒充店家、物流或客服人员,在“双十一”期间以退换货、快递受损理赔、产品召回补发等借口实施网络诈骗。特别是老年朋友,面对网上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高额理赔、评价返现等营销手段要经得住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

六、留好购物凭证,依法主动维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都应及时向商家索取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交易等有效凭证,方便日后维权,同时,也应注意留存聊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电子订单、付款记录等电子数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可作为重要维权证据。发生消费纠纷后,要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消费者可拨打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 12315 投诉举报电话或登录全国 12315 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